分享

9月24日,上海的这场活动你有空参加吗?

雨泽 发表于 2022-9-15 14:37: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10 1406
亲爱的各位暖白: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定于2022年9月23~25日在上海举办。本届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国际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诊治和基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

其中,大会首次设立并由各血液肿瘤患者社群策划组织的的“医学人文专场”将于9月24日下午2:00开始,暖白小屋也作为参与方之一受邀参会,我和十七都打算过去,同时也欢迎病友们报名参加(考虑到疫情原因,上海地区的病友优先)。

会议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在活动现场,你可以:

与在线上交流已久的病友相约面基;
听叙事医学大咖讲述医患沟通技巧,更好地与医生沟通;
参与医患小圈聊,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9月24日,期待您可以莅临现场交流。

当然,这疫情期间,感觉是给想参会的大家添麻烦了,疫情防控方面就得折腾一番,所以还是建议化疗恢复期或移植一年后病情稳定身体状况恢复好的暖白报名参与(报名二维码见下方)。


另外,大家有什么关于“科室如何提升人文关怀”的感受、想法或者建议,都可以评论区直接发出来给我,我们会带着大家的反馈去参与交流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0)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主题

638

回帖

4321

积分

暖风机

Rank: 4

积分
4321
北斗 发表于 2022-9-15 15:22:48 来自: 中国北京
看到大方向关注到了病友的人文关怀方面真的非常开心!
刚确诊的时候想到过,重症病人应配备一些固定的心理医生并定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与治愈。生病之后总有人告诉我“保持正念”有助于病情恢复,重症病人心理健康科室完全可以覆盖这一部分内容,这也是发达国家们已经做到的一部分内容。这笔投入绝对会在医院口碑和疗效上有超性价比的体现(感觉像道培这样的大物非常可以拥有一个这样的部门)可惜目前还是没有看到有类似重症相关的心理引导专业出现(或许有了我暂时不知道)
稍微嘟囔几句:生病以来我只接触过三家医院,天津某某所业务非常棒,化疗打得又好又彻底,如果稍微能把病人当人就更好了!某培在咨询阶段有一位诗经系主任,直接就让我们的故事停留在了咨询阶段。用自己的经历只是稍微想说明一下,不管站在病情恢复还是医患关系角度,业务好医院同样需要好的人文关怀。
所以不管是病人的心理建设方面还是具体医生的方面培训,重症病人的人文关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516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366
雨泽 发表于 2022-9-15 16:10:18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北斗 发表于 2022-09-15 15:22
看到大方向关注到了病友的人文关怀方面真的非常开心!
刚确诊的时候想到过,重症病人应配备一些固定的心理医生并定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与治愈。生病之后总有人告诉我“保持正念”有助于病情恢复,重症病人心理健康科室完全可以覆盖这一部分内容,这也是发达国家们已经做到的一部分内容。这笔投入绝对会在医院口碑和疗效上有超性价比的体现(感觉像道培这样的大物非常可以拥有一个这样的部门)可惜目前还是没有看到有类似重症相关的心理引导专业出现(或许有了我暂时不知道)
稍微嘟囔几句:生病以来我只接触过三家医院,天津某某所业务非常棒,化疗打得又好又彻底,如果稍微能把病人当人就更好了!某培在咨询阶段有一位诗经系主任,直接就让我们的故事停留在了咨询阶段。用自己的经历只是稍微想说明一下,不管站在病情恢复还是医患关系角度,业务好医院同样需要好的人文关怀。
所以不管是病人的心理建设方面还是具体医生的方面培训,重症病人的人文关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呢

说实话在你回复之前我对“人文关怀”也没什么具体概念,这么看来大家更习惯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联系到一起?

我冒昧理解为在接诊或者长期接触一个病人时,把病和人分开看,在对待疾病提供客观治疗建议的同时,也更注重人这个个体,通过语言来帮助患者放松,调整心态,通俗来说就是更有温度些,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毕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38

回帖

4321

积分

暖风机

Rank: 4

积分
4321
北斗 发表于 2022-9-15 18:11:41 来自: 中国北京
雨泽 发表于 2022-09-15 16:10
说实话在你回复之前我对“人文关怀”也没什么具体概念,这么看来大家更习惯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联系到一起?

我冒昧理解为在接诊或者长期接触一个病人时,把病和人分开看,在对待疾病提供客观治疗建议的同时,也更注重人这个个体,通过语言来帮助患者放松,调整心态,通俗来说就是更有温度些,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毕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很大的一个系列,但这次会议是医院方面主办的那就只聊聊医院方面能做到的人文关怀吧大概。
之前某位网友(家属)也发过关于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的的帖子来着…我目前的理解大概就是这么两个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11

回帖

1795

积分

暖宝宝

Rank: 2

积分
1795
周小川 发表于 2022-9-15 20:33:54 来自: 中国
  看到人文关怀出现,确实感动
  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一个需要治疗的病人。
我记得小屋以前有一篇在日本治疗的帖子。印象中提到了骨穿的时候,医务人员很温柔,其实都是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有私密空间,注重人的隐私,提醒擦碘伏会有点凉,打麻药会提醒。哈哈哈哈哈,有时候遇见医生,全程只有一句话,让我别动,就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
   刚确诊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会说,心态最重要,保持好心态。我问家人,那我心态不好了怎么办,家人说那就只能靠自己了。我就觉得挺好笑。我现在皮排白癜风,百度上有一句,精神压力大会加重该病情。我就在想,对其他病会不会也是这样,那我心情愉悦会不会对病情有好处。
   看了不少医生,倒是感觉像是不同医生性格导致。看一个糖尿病主任(大我30岁吧),主任客气的不得了一口一个您,我倒是受宠若惊了。现在的主治也是,充满母性光辉,我每次去看大概相当于心灵按摩了,笑,之前看过她书桌上除了专业书,也有一些人文的书,像是教人温柔处事的书。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一方面确实又知道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体谅医生没办法那么细节,追求效率。人文关怀却又是一个不那么效率的东西。
  笑,理想主义拽一下文的话,就像《大医精诚》里面说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744

回帖

2874

积分

暖风机

Rank: 4

积分
2874
咕噜噜 发表于 2022-9-15 23:03:07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俺想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516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366
雨泽 发表于 2022-9-15 23:22:42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你猥琐发育,以后机会多的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516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6366
雨泽 发表于 2022-9-15 23:23:40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周小川 发表于 2022-09-15 20:33
  看到人文关怀出现,确实感动
  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一个需要治疗的病人。
我记得小屋以前有一篇在日本治疗的帖子。印象中提到了骨穿的时候,医务人员很温柔,其实都是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有私密空间,注重人的隐私,提醒擦碘伏会有点凉,打麻药会提醒。哈哈哈哈哈,有时候遇见医生,全程只有一句话,让我别动,就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
   刚确诊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会说,心态最重要,保持好心态。我问家人,那我心态不好了怎么办,家人说那就只能靠自己了。我就觉得挺好笑。我现在皮排白癜风,百度上有一句,精神压力大会加重该病情。我就在想,对其他病会不会也是这样,那我心情愉悦会不会对病情有好处。
   看了不少医生,倒是感觉像是不同医生性格导致。看一个糖尿病主任(大我30岁吧),主任客气的不得了一口一个您,我倒是受宠若惊了。现在的主治也是,充满母性光辉,我每次去看大概相当于心灵按摩了,笑,之前看过她书桌上除了专业书,也有一些人文的书,像是教人温柔处事的书。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一方面确实又知道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体谅医生没办法那么细节,追求效率。人文关怀却又是一个不那么效率的东西。
  笑,理想主义拽一下文的话,就像《大医精诚》里面说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感谢小川,让我有了些许启发,大概知道到时可以交流哪些场景和话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744

回帖

2874

积分

暖风机

Rank: 4

积分
2874
咕噜噜 发表于 2022-9-15 23:24:26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雨泽 发表于 2022-09-15 23:22
你猥琐发育,以后机会多的是

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35

回帖

4013

积分

暖风机

Rank: 4

积分
4013
入镜 发表于 2022-9-16 00:11:58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嗐,感觉要点差不多被“北斗”和“周小川”说完了,但是我想再强调一下就是中国这个医患比例以及薪水标准的话,其实人文关怀这方面需要考虑一下能够做到哪种程度,不可能面面俱到。
虽然我觉得“重症患者心理健康科室”这种的可能不太现实,牵扯到利益。但是老话题“医患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点我觉得可以强调一下,虽然很多年前就一直强调,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生做不到,当然也不乏很好的医生,比如“开封一位产妇在急救中急需输血,妇产医院一位医生把冰凉的血袋放在怀里,用体温焐热。
杭州一家医院的女医生,答应患者请求,在重症监护病房弹奏明快轻松的琵琶曲”,再比如“我确诊那段时间,因为剃了头发,天气较冷,又因为疫情不方便送帽子,另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医生把她弟弟的帽子精心包装拿来给我(退回去了)”,直接帮助也好,精神上的抚慰也好,总体都是有助于治疗这个大方向的。
我个人觉得医患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雇佣关系”“供需关系”“买卖关系”这种,理想中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甚至是“家人”这种更加亲密的关系。因此互相要做到换位思考(虽然做起来很难,说起来很简单),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理解,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同样,患者也要在日常的接触中,了解医生的难处,更多理解、更多配合。
但是更加亲密的关系就又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医生手下患者遭遇不幸……医生的心理健康又该如何,这个问题太庞大了,不能只想着拿一样的马内去只为了患者考虑,也不能只拿一样的马内什么都不为患者考虑。
嗐,说到底就是马内不到位,可能有些偏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