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孔肯雅热来袭:白血病患者的生存防御指南

九九制 发表于 2025-7-30 10:24:45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113
近期,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在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出现传播趋势,这种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可能对普通人群造成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然而,对于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基孔肯雅热的威胁可能更为严重。本文将为白血病患者及家属提供针对性的科普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和应对。


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现状与传播特点

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和输血传播(罕见)。近年来,该病毒在亚洲、非洲、美洲及部分欧洲地区持续流行。2023年以来,巴西、东南亚多国报告病例数显著上升,我国广东、云南等南方省份也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

传播特点:

主要媒介:白纹伊蚊(亚洲虎蚊)、埃及伊蚊

高发季节:热带地区全年可传播,温带地区夏季高发

潜伏期:通常3-7天(范围2-12天)

a7d7027e8c290a86e2f758b1709632ec.png
白血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特殊风险

1.免疫抑制状态加重感染

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及接受以下治疗者风险最高:

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0.5 *10^9/L)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移植后100天内

CAR-T细胞治疗患者:治疗相关免疫抑制期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如泼尼松>20mg/天)

临床特点:

更易发展为持续高热(>7天)

关节症状更严重,可能进展为慢性关节炎

更高风险的重症表现:心肌炎、脑炎、多器官衰竭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延长(普通人群5-7天,免疫抑制者可>14天)

2. 诊断挑战

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无典型关节痛)

需与白血病本身症状、化疗副作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鉴别

实验室诊断:RT-PCR(急性期)、IgM抗体(发病4天后)

3. 治疗困境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为主:

慎用NSAIDs: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加重出血

避免糖皮质激素:可能延长病毒清除时间

静脉补液、镇痛管理需个体化调整


白血病患者“防蚊 8 条军规”

物理隔离永远排第一

• 病房:检查纱窗完好率,空调冷凝水盘每日倾倒;夜间睡觉用蚊帐(≥156 目)。

• 居家:阳台、天台翻盆倒罐;储水容器 5 天换一次并刷壁。

衣服颜色=“防蚊色卡”

选浅色、宽松、长袖,避免深色(尤其是黑、红)。


a4008255fca67cfadcc2303aebbd220c.jpg
驱蚊剂“浓度+部位”双重把关

• DEET:2–12 岁 ≤30 %;>12 岁可 30–50 %(血液科成人患者同样适用)。

• 必须避开化疗泵、中心静脉敷贴、皮肤破溃处。

• 每 4–6 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洗手后立即补。

院内特殊场景
• 层流床内:不喷驱蚊剂,改为蚊帐+粘蚊板。

• 外出检查(CT、MRI):随身带 30 ml 小瓶驱蚊剂,避免在医院花园停留。

输血/血制品

• 我国血站已常规核酸筛查基孔肯雅病毒,理论上风险极低;如近期赴疫区返院,主动告知医生,可在输血前加做病毒核酸复测。

陪护家属同步管理
• 家属进入病房前,需在院感通道喷洒驱蚊剂;返家后 2 周内继续防蚊,避免“家庭—医院”往返传播链。

发热监测“三色预警”

• 绿:T<37.3 °C,继续常规监测;

• 黄:37.3–38.0 °C,立即测血压、CRP、血培养,加做基孔肯雅病毒 RT-PCR;

• 红:>38 °C 且关节痛/皮疹,启动 MDT(血液科+感染科+ICU)。


万一被叮咬后的 72 小时应急清单

记录:时间、地点、蚊子种类(如能拍照)。

局部处理:

• 肥皂水冲洗→冷敷 10 min→外涂 1 % 炉甘石;
• 若起水疱/抓破,莫匹罗星软膏 BID×3 天。

发热后 24 h 内:

• 抽血:血常规、生化、凝血、基孔肯雅病毒 RT-PCR;

• 拍关节超声:排除关节腔积液/出血。

48 h 内回报核酸结果,若阳性→单间隔离病房,启动病区“紧急灭蚊”流程(杀虫剂热雾+孳生地清除)。

72 h 内完成二代病例筛查:同病房患者+陪护家属共采血检测。


特殊人群的旅行医学建议

避免前往流行区(CDC旅行健康警示3级地区)

如必须前往:

提前2周咨询感染科/血液科医生

备足防蚊用品(DEET驱蚊剂、氯菊酯处理衣物)

制定发热应急预案

蚊子不搞地域歧视
夏季防蚊hin必要

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整理、排版:九九制  | 审阅:十七
声明:本文参考WHO技术指南、NEJM最新综述及中国疾控中心防控建议,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白血病病友及家属参考,不作为用药及治疗推荐,如有需要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本版积分规则